壶艺茶道相融合·养生保健胜妙方 ——吴海龙紫砂养生产业初探
出国门,享誉全球。吴海龙还将壶艺和茶道深度融合,不仅使“吴氏金鼎壶”赏心悦目,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功能,而且在赏壶品茶后养生健体,很好地起到了非药物疗法之功效,广受国内外紫砂和茶艺圈内人的青睐。
吴海龙善于挖掘和总结吴氏前辈的养生经验,有一套独特的保健理念。他深谙壶艺,也熟知茶道。因为紫砂壶的实用功能,首推以壶煮茶泡茶。捧壶论紫砂,饮茶谈茶道,使壶艺与茶道融为一体,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凝聚了古代先贤的文化智慧。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呼应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满足日益进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吴海龙追本溯源,由壶艺推究茶道。他认为,茶起源于中国,兴盛于唐宋,吸天地之精华,伴日月而生长。他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于是,茶叶由原始森林吸云饮露的草木成为人们消毒提神、解乏去困的仙药。
古人早就以茶叶调制冲泡,既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又是“琴棋书画诗酒茶”文人雅士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元素。我国有悠久的茶文化,经过一代代茶人之巧手,培育制作了六大类数千种茶叶。其绿茶、红茶、白茶、青茶、黄茶、黑茶,加上龙井、祁红、大红袍、黄金桂不同的地域特色,形态多异,蔚为壮观。长期的养生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喝茶能使人焕发精神、延年益寿。相传唐代唐玄宗之女永乐公主自幼体弱多病,面容干瘪,后经高人指点,经常泡茶饮服,后来出落得如花似玉、异常健美。根据科学测试,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长久饮服,能增进食欲、溶解脂肪、抑菌消炎、提神健脑。茶本身已包含了深厚的文化,不负上苍厚爱,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茶道茶艺文化。由形而下的生活方式上升为形而上的精神享受,登入文化殿堂雅座,注入文化、饮食、人生等哲理元素,同时讲究品饮艺术,从选茗、选水、备具、烹煮至品饮,追求美的享受。小小一片茶叶,吸取日月精华,在优质泉水中自我膨胀开来,将精华融入茶水,使人的精气神得到充分蓄养,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拓展,紫砂文化随之兴起。宜兴紫砂壶享有“世间茶具称为首”之美誉,究其原因,在于其与茶文化的深度融合中,呈现出在材质、工艺、使用功能及文化上无可比拟的优势。紫砂泥矿土是宜兴特有的一种含铁质、黏土质和粉矿岩的自然特殊矿土,被称为“岩中岩”“泥中泥”。紫砂矿土经风化、粉碎、炼制后的泥料具有可塑性强、干燥收缩率小及透气性好的特点。紫砂泥具有较强的粘合力,不粘手、不粘工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使制壶艺人自由发挥,创作出千姿百态的紫砂茗壶。“吴氏金鼎壶”就是紫砂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光货、方货和花货制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艺。吴海龙家中珍藏了数吨黄龙山紫泥,有底槽清、天青泥、老紫泥、紫茄泥等。吴海龙传承吴氏先人的工匠精神,重视制壶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首先就是选取优质的紫砂泥料。在此基础上,他勤于观察,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将吴氏家传的审美理念恰到好处的融入每一件作品之中。细细欣赏他的每一件作品,从壶身、壶钮、壶嘴至把手,都是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艺术整体。这里,我们不妨一起来欣赏他的两件代表作品。
其一是“哈密瓜壶”。吴海龙选用了温润细腻的黄龙山段泥,以新疆出产的哈密瓜为壶体,以瓜的枝、藤、叶分别作为壶的把手、壶嘴、壶钮,以不同颜色的段泥装饰壶体纹理,采用立体造型的手法,把饱满的枝叶通过壶把巧妙地覆盖到壶面上,丝丝入扣,惟妙惟肖。哈密瓜粗糙的表皮、鲜嫩的枝叶,逼真细腻、婀娜多姿,在大自然中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命气息,高奏出一曲生机勃勃的田园牧歌。那小小的一把壶,既是大自然产物的真实写照,又是创作者才思的艺术结晶。
其二是“彩蝶壶”。吴海龙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一个花瓣为壶面,以一只舞动的花蝴蝶为壶钮,以花藤叶蔓作为壶把壶嘴,前后呼应。正面欣赏,花瓣盛开,藤摇叶卷,一只花蝴蝶翩翩而来,舞动着伏扑于花蕊之上,尽情吮吸着大自然的芬芳。壶型饱满,线条挺括,删繁就简,高雅脱俗。几种不同色彩的泥料丰富了整体造型,十分和谐,给人带来一幅风拂花香、蝶飞春暖的美丽图景。动与静的结合更使人赏心悦目。以上两件作品都在国家级比赛中荣获金奖。
“吴氏金鼎壶”成型以后,吴海龙小心翼翼的加以干燥到一定程度以后,进入老窑烧制,其窑温必须保证在1150度以上。其绞泥壶用的是祖传配方,每一件泥在色彩的搭配和份量的分配上都有不同变化。均以纱布包裹数天后打压,而且都是双面绞泥,穿透力非常强,烧制也不容易开裂。
为了真正起到养生保健效果,吴海龙还十分讲究茗壶的取水和用水。取来的泉水出于紫砂水缸,然后以他的养生壶烧煮沸腾后,再加以过滤。在壶里的茶水取其5公分以上的,因为在5公分下的茶水含有超量的重金属元素。饮茶还需讲究时间差异,上午喝绿茶,可以消炎排毒。茶能杀死胃肠粘膜里的细菌,减轻细菌的毒性,起到消炎止泻的作用,并有一种强力的抗氧化功能,抑制细胞衰老,抑制致癌物质。下午饮红茶,能增进食欲,促进胃肠蠕动,加快消化吸收,还能扩张心脏血管,改善心肌供血,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人的肉体受控于生物基因,而人的灵魂受到先于个体存在的“文化基因”的控制。吴海龙认为茶具具有使人健康的物质基础,又有让人愉悦的精神涵养,从美的感受中调节心理,使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并驾齐驱,拥有“健康养老”的人生福祉。坚守先辈古朴严谨的传统工艺,继承高雅简练的独特技法,注重表达力度和生命气息。他依据日趋盛行的“茶道”,采用多样化的制壶手法,设计制作出与新的饮茶方式相匹配的茗壶杰作。他或雕或缕,或捏或塑,将一段段紫泥演绎为一件件精美的保健艺术品,既有养生实用功能,又有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他制作的养生光器外形精致,轮廓分明,简洁高雅。他出品的养生花器造型逼真,纹理清晰,疏密有致。他仿效苏东坡制作的提梁养生壶,造型高古,壶体与提梁虚实对比,直线干净利落,曲线流畅奔放,静如高僧静坐,吉祥安逸;曲似美女浣纱,流水有声。
吴海龙精湛的壶艺能养气。他依据紫砂泥的柔性和色彩,从造型、刻章、铭文、绘画到篆刻,都洋溢着文化情趣,跟随他的构思来感悟。可以跟道家学大气,跟佛家学静气,跟儒家学正气,让人大道为心,自然为意,日月为形,天地为神,进入养生仙境。
“吴氏金鼎壶”能养心。修身在于养心,养心务求本真。品茶中把玩茗壶,通过茶人的口、舌、鼻、眼、手等感官充分体会与享受。捧于手中,舒筋活血;饮茶生津,温及肠胃;纯洁真诚,沁入脑际;自然天成,享受无穷乐趣。
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保障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青山绿水,碧野芳草,茗壶泡茶,美妙绝伦。为进一步促进紫砂文化和养生事业的发展,吴海龙先后创办了“吴氏陶艺”、“吴海龙紫砂艺术馆”和 “藏紫阁”。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由此吸引了海内外无数爱好者的目光。许多人纷至沓来,在传统的饮茶习惯的基础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吴海龙始终不忘家风家训,“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事只怀一颗心”,将他的壶艺和茶道深度融合,把非药物疗法的紫砂养生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境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始于1979年,截止2018年共进行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授予国内工艺美术创作者的国家级称号。最初将在工艺美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士命名为老艺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根据《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对符合一定条件且长期从事工艺美术制作的人员,由负责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的部门授予的称号。
中文名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主办单位
轻工业部 - 发改委 - 行业协会
法律法规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
起始时间
1979年
获评人数
430人
历届大师
由陈春发本人提供的大师证书内容版面页
由陈春发本人提供的大师证书正面
第一届
1979年,33人(排名不分先后)
杨士惠、王树森、夏长馨、金世权、杜炳臣、吴可男、陈占贵、张永寿、柳家奎、陆涵生、张涌涛、袁文蔚、谢杏生、俞樟根、刘传、陈嘉棠、林廷群、林如奎、李娥英、张德礼、翁荣标、王习三、周寿海、高婉玉、楼水明、郭功森、杨厚兴、王锡良、魏聿功、曲熙贵、戴清升、林智成、徐绍青
第二届
1988年,63人(排名不分先后)
高祥、卢进桥、王林、顾文霞、王金山、施明德、蔡健生、陆光正、周百琦、周宝庭、陈端钿、王殿太、房云璞、叶玉翠、黎仲畦、庄稼、张溢棠、秦锡麟、张松茂、刘金波、孙森、张同禄、李博生、蔚长海、毕尚斌、翟德寿、唐东全、王木东、任慧娴、黄永顺、顾景舟、朱子晖、周泉根、王尚达、叶润周、朱念慈、梁绍基、赵锡祥、王维蕴、王德伦、李克昌、黄淬锋、蒋再谱、梁礼华、陈钟鸣、吴球、赵国垣、彭永兴、查文生、李宗泽、阮文辉、李占文、夏吾才让、李临潘、张东才、杨光辉、刘富安、杨应修、梁树英、龚玉文、黎铿、萧海春、王仲元
第三届
1993年,64人(排名不分先后)
宋世义、郭石林、刘家福、顾永骏、汪寅仙、张心一、汪士伟、张爱廷、倪东方、林亨云、林学善、王恩怀、李 进、张广庆、王昭才、邓文科、周金秀、潘楚钜、曾 良、郝淑萍、何 鄂、杨世昌、冯道明、郭效儒、周道生、崔 洁、薛龙冠、米振雄、蒋 蓉、徐秀棠、吕尧臣、朱 枫、周巽先、殷濂君、周爱珍、蒋雪英、陈亚先、张 宇、张晓飞、喻湘涟、高公博、冯文土、许兴泰、吴川、王和举、黄时中、郑益坤、陈贻谟、冯乃藻、李凯云、刘宗凡、黄明章、常世琪、陈思碧、刘泽棉、廖洪标、梅文鼎、吴松龄、唐自强、王隆夫、傅周海、关宝琮、王少卿、薛生金
第四届
1997年,45人(排名不分先后)
崔学山、张汝财、金阿山、袁嘉骐、罗代奎、潘德月、王树文、王耀堂、张京羊、江春源、徐汉棠、周锦云、虞金顺、卢思立、冯久和、刘克唐、苏万祥、宋定国、刘爱云、德 庆、章永桐、李定甯、刘远长、戴荣华、张志平、戴嘉林、徐绍清、谭泉海、柳成荫、王南仙、赵如柏、李玉坤、吴初伟、嵇锡贵、徐朝兴、陈 克、王文瑛、张育贤、熊钢如、徐庆庚、黄松坚、李人帡、洛桑旺久、次仁平措、强巴格桑。
第五届
2006年,161人(排名不分先后)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监,经140名专家费一年时间后选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共有161人获得本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另外254人获得全国优秀工艺美术创作奖。
汪天稳、卜范增、马进贵、双起翔、孔相卿、文乾刚、斗 尕、方文桃、毛正聪、王文定、王芝文、王坚义、王孝诚、王希伟、王怀俊、王祖伟、王祖光、王笃纯、王殿祥、邓 都、冯 杰、包英志、卢山义、卢光华、叶子贤、叶水云、宁勤征、龙从发、仵应文、刘 炳、刘 斌、刘 雍、刘立忠、刘守本、刘红宝、刘忠荣、刘林阁、刘静兰、朱炳仁、江再红、池家骏、汤春甫、西合道、何叔水、佘国平、余仰贤、余培锡、余福臻、启 加、吴怀旺、吴元全、吴元新、吴学宝、吴祖赞、吴锦华、吴德升、宋 菁、宋建国、张民辉、张玉英、张玉珍、张向东、张庆明、张明文、张明娟、张树珉、张铁山、张殿英、时金兰、更登达吉 、 李 艳、李小聪、李文跃、李昌鸿、李春珂 、李继友、李菊生、李游宇、杨 志、杨玉榕、杨志忠、杨苏明、杨根连、肖剑波、苏清河、邰长庚、邰立平、邹立友、陈少芳、陈文增、陈水琴、陈扬龙、陈阿金、陈明伟、陈海龙、陈培臣、陈春发、单秀梅、周长兴、周百均、周金甫、周桂珍、孟树锋、拉巴次仁、林 飞、林元康、林发述、林汉立、林庆财、林邦栋、林福照、郑修钤、金 文、金全才、姜文斌、姜栓兰、柯愈勄、柳朝国、段国梁、胡 深、费保龄、钟连盛、饶晓晴、夏侯文、徐亚凤、柴慈继、格桑次旦、殷秀云、袁广如、袁洪滨、郭书荣、郭琳山、郭懋介、钱美华、顾绍培、高毅进、崔奇铭、梁中秀、梁端玉、阎仲雄、黄卖九、黄培中、龚道勇、傅作仁、储金霞、彭祖述、程淑美、虞定良、赖庆国、赖德全、路光荣、鲍志强、熊建新、蔡水况、谭湘光、滕 腾、潘泗生、潘柏林、薛春梅、霍铁辉、杨似玉、杨克全、季樟树、姚正华、孙元兵。
第六届
2012年,78人(排名不分先后)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17号),经国务院批准,开展了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在各地推荐申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和领导小组审定,确定了78人为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白静宜、曹加勇、曹亚麟、曹志涛、陈礼忠、陈文斌、陈益晶、陈毅谦、崔 磊、邓友谱、冯宇平、付国顺、甘而可、辜柳希、何福礼、洪新华、黄丽娟、黄泉福、黄小明、焦宝林、柯逢荣、李得浓、李凤荣、李一新、李竹玲、利成世、梁佩阳、林观博、林仕元、刘嘉峰、刘同保、刘伟、柳建新、陆莲莲、吕 存、罗布占堆、罗 海、孟德芝、娘 本、邱 含、沈建元、沈新培、石 飚、田健桥、童永全、王笃芳、王光明、王国利、王 鹏、王树昌、王素花、翁耀祥、邬建美、吴海龙、谢华、邢伟中、熊声贵、徐经彬、杨国政、杨锐华、杨曙华、叶萌春、 殷炳君、殷俊廷、于雪涛、俞军、曾瑾、张爱光、张来喜、张绍斌、张铁城、赵国安、刁金奎、赵红育、赵建忠、 赵 敏、周洪星、郑国明、钟汝荣、周东正。
第七届
2018年,87人(排名不分先后)[1]
寸发标、万紫 王一君、王经民、王冠军、王淑凝、毛国强、白耀华 包天伟、朱军成、任星航、刘比建、刘文斌、刘永森 刘廷山、刘红立、刘宝玮、刘静波、孙燕明、李先海 李志刚、李露、杨青、杨莉、杨德全、连紫华吴尧辉、吴鸣、邹英姿、汪明、沈国兴、张炳光 陈小甫、陈军、陈明良、陈烈汉、陈新华、林东 林霞、罗布斯达 罗利香、罗藏旦巴、季益顺、周云峰 周信兴、郑幼林、郑春辉、郑寒、宗者拉杰 孟玉松 项德胜、赵春明、胡兆雄、钟锦德、施德泉、姚建萍、 贺兴文、袁新根、夏吾角、钱高潮、倪成玉、徐土龙 徐伟军、陶昌鹏、黄文寿、黄永平、黄志伟、黄克刚 黄宝庆、黄福华、曹永盛、麻双鸣、梁金凌、葛军蒋国兴、蒋喜、程飞、 程美华、傅长敏、赖礼同 满建民、蔡泽荣、裴永中、阚凤祥、翟惠玲、樊军民 潘成松、潘惊石、潘启慧、薛晓东。
下一篇:从贫困户到致富“明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