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之战
——淮安市淮阴区检察院公益行动守护美好家园
近年来,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实际,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助力打好公共空间治理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密切关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结构性污染突出问题、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不力、防治措施执行不到位 、法律责任不落实等主要问题开展公益诉讼。淮阴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自觉扛起社会责任,对群众举报反映属实的问题,予以重拳出击绝不手软。去年接群众举报,有人在该区马头镇古运河河道内违法养殖珍珠蚌问题,经过院党组研究,该院邀请5名专业人员,组成“第三方代表”,作为检察机关的“外脑”,针对古运河水域取缔珍珠蚌养殖展开现场评估,根据评估认定百亩水域的珍珠蚌养殖确实存在,严重影响古运河生态环境,可以启动公益诉讼程序。
近年来,淮阴区频频出现工业污水、生活废水以及养殖场畜禽粪污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基本农田的现象,致使土壤、水体和农田出现污染。部分厂矿企业排出的粉尘、废气,让空气质量直线下滑,优美的生态资源遭到破坏,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也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抹黑。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切实加强对大气、水源、土壤等污染防治领域的司法保障,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期待。淮阴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紧紧围绕“公益”这个主题和核心,全力以赴推进公益诉讼工作。
几年来,淮阴区人民检察院第五党支部组织开展“检村党建联盟”志愿者活动十余场次,约130余人次对刘老庄村的烈士陵园、烈士荣誉维护等工作开展巡查督办,发出检察建议和整改提示12次,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件。此举深受地方政府和当地干群的拍手称赞!
二、创新举措,确保实效,展现淮阴检察智慧
淮阴区人民检察院创新工作方法,主动与约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约见违法企业,公开送达检察建议并附件违法证据。检察建议送达后,涉事企业都能当即表示立即整改。该区生态环保部门也积极跟进督促相关企业进行整改,对个别企业在整改期内不能完成的,他们还及时向区委 区政府、区人大常委会和区纪委监委等提交书面报告,着力推进公益诉讼工作的健康行稳开展。
三、同频共振,多管齐下,巩固污染防治成果
为打赢碧水蓝天和净化土壤保卫战,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着力巩固污染防治成果,对古淮河水源地保护及修复、盐河两岸污水直排、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等标志性问题开展工作。淮阴区人民检察院不断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赵集盐化工矿企业较多,由于企业生产的特殊性,每个企业在淮阴区检察院有关部门的监督推进下,都采取了防尘网、喷淋装置、收尘设备、使用洒水车、雾炮机,并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使得周边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此反响良好。有部分群众表示:以前盐化工厂区周边区域总是灰蒙蒙的,白天窗户压根就不敢打开。每到吃饭时饭桌上还是会落一层的尘灰。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去形容我们这里的生活环境再恰当不过了!多亏淮阴区人民检察院开展的公益诉讼工作,我们这里现在蓝天白云的天气多了,灰尘和重型交通运输车辆导致的扬尘也少了很多。
扬尘污染防治行政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是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当前环保立法越来越严格,但执法不严格、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等已然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扬尘为例,既有执法不严、惩处不力导致违法成本低的因素,也有施工单位环保意识不强的主观原因,更有标准欠缺、量化困难等客观因素。检察机关通过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监督行政机关严格执法、依法行政。通过法院审判明确行政机关履职的义务,促使行政机关用好法律赋予的各种监管手段,为环保方面的法律实施构筑起坚固防线,让制度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当然,在此过程中,检察机关履职更要依法而行,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尊重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确保每一宗案件在法律框架内得以顺利进行。
淮阴检察机关参与维护辖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践表明,开展公益诉讼必须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要把督促纠正行政违法和助力解决行政机关遇到的实际困难有机结合,要把督促纠正行政违法和尊重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结合起来,要把督促纠正行政违法与树立行政执法权威结合起来,只有做到良性互动,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才能凝聚合力。2023年5月26日,古运河马头镇境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通济闸遗址,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等一行,深入一线对古运河河道非法养殖以及环境整改工作进行回头看。中午时分在阳光的映衬下,河面及两岸真可谓是:波光粼粼水清岸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里终于得到了完美诠释。这正是淮阴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的公益诉讼工作成效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