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送教上门,一个都不能少
在江苏省金湖县,有一支服务重残儿童少年的送教队伍,多年来,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残疾人教育的精准扶贫,彰显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2016年初,我们分组奔赴全县每一个乡镇,对43位因重度残疾疑似未入学的学龄少儿进行逐一排查,摸底甄别。”金湖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孔维祥回忆道。排查结束后,金湖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将每一个未入学重残儿童的详细信息汇总成册,分片分类下发给有关学校,随后各片区学校积极主动联系家长,与家长沟通孩子的个别化送教方式。
初见送教对象
“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乱蓬蓬的短发,呆呆坐在屋子前。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小雅时的情景。”
小雅从小患有严重的癫痫,多年来一直坚持吃抑制癫痫的药。小雅一家四口人:80多岁的老奶奶,几乎全盲;中年失子的父母50多岁,看上去却是老态龙钟;小雅的重病无疑给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第一次到小阳家,我被他家的贫穷和脏乱差所震惊,三间20世纪80年代的房子,在邻家楼房的映衬下显得矮小破旧,家中没有一件电器,唯有两张床,一张桌子,几条凳子,桌子和凳子上有着厚厚的污垢,让人无法触碰。”
因为是第一次上门,送教小组的老师还带来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当我们把送教的意愿告诉他们,并递上物品和钱时,小阳的奶奶突然跪了下来,这一跪,跪得我们手足无措,跪得我心痛眼涩。”
以上是送教老师丁玲玲、孔钟晴对于初次接触送教对象场景的回忆。
五年坚持成效显著
为了将送教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金湖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出台了《金湖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每年4、5月份,根据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资料,确定服务对象。8月底,承担送教(康)上门服务的学校与需送教(康)服务的学生家庭,共同评估、协商,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个别化教育方案。9月初,各校报送“送教(康)上门”服务学生名册,金湖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其建立学籍,开展送教(康)服务工作。每学期期末,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对送教(康)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
“送教服务每月每生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课时,送教人员围绕送教课时计划进行教育教学,并做好记录、评估和反馈,记录送教对象的日常表现和目标达成情况。”金湖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李道新介绍,在送教的同时,老师们还要适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普及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家教经验。
“我非常感谢特校的三位老师。不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炎热的夏天,他们都雷打不动地按时赶到我们家里,给小孩送教。”小园的妈妈说,孩子每天都会跟老师汇报一天的学习情况,老师在线批改、辅导。三年的时间,孩子已经学完五年的课程。
截至目前,金湖县特教指导中心先后送教共35名特殊儿童,其中4人因送教效果显著,先后进入金湖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成为在校生。五年时间,金湖县特教指导中心累计送教1000多次,送教老师的足迹遍布全县,行程4万多公里。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近3万元,有力保障了重残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哪怕孩子能够有一丁点儿的进步,都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会为之奋斗,我的同事会为之奋斗,我们每一个特教人都会为之奋斗。”丁玲玲老师在日记里写的这段话,也是全体特校老师的心声。(高春英 何学军 陈昌华)
编辑:杨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