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高地 枢纽新城·大家谈】建设美丽淮安 共享美好生活
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着眼国际国内大局,确立了淮安“十四五”聚力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的发展定位,明确了“四个淮安”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出要以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为主抓手,打造清新、自然、疏朗的城市气质和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特质,建设更具魅力、更加迷人的美丽淮安。建设美丽淮安,共享美好生活,全市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或建言献策,或积极践行,共同描绘美丽淮安精彩画卷。
城乡宜居打造美丽淮安
“打造美丽宜居城乡,助力美丽淮安建设。”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亦农说,近年来,市住建部门坚持以改善民生为主线,通过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推进宜居改造工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施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等,不断提升城乡美丽宜居水平。“‘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创建全省美丽宜居综合试点城市为引领,继续在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改善居住条件、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城市安全等方面发力,全力打造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的美丽宜居城乡。”
据介绍,截至2019年底,我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入选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累计实施400多个园林绿化项目,中心城区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777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2.42%;建成“城市绿色小客厅”100余个,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91475套、基本建成76535套,提标改造老旧小区747个、惠及18万户群众,我市被列为全国六个共有产权房试点城市之一,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83.1%。同时,我市强力推进10个省级重点中心镇建设,洪泽区蒋坝镇、淮安区车桥镇、淮阴区徐溜镇被列入省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入选省级试点6个,金湖县塔集镇高桥村黄庄等3个试点已获省级授牌。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洪泽区老子山镇龟山村三组、岔河镇淮宝居委会老街入选全省第一批传统村落。
走进淮阴区刘老庄村,白墙黛瓦、绿树清流、鸟语花香,一派田园风光。“近年来,刘老庄大力发展生态采摘、观光旅游产业,从经济薄弱村跃升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被评为‘江苏省最美乡村’。”村党总支书记朱林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美丽淮安离不开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要做到规划先行,利用好乡村原有风貌,深挖乡村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避免千村一面。要加快推动美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重点发展种植养殖、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产业,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绿色生态绘就美丽淮安
河湖交错、南北交界的自然环境,滋养了淮安的生态之美,作为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苏北唯一的国家生态市,绿色是淮安最亮的底色。
“以生态环境高质量绘就美丽淮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凯说,作为美丽淮安建设的主力军、先锋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淮安是全市生态环境人的重大责任和使命。近年来,全市上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3.2%、全省排名第二。“市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精准发力扮靓美丽淮安生态颜值,坚定不移助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为美丽淮安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杨凯表示。
“淮安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一座宜居宜业之城。”淮安鸿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吕军仁说,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生态市创建,大力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工程,成效明显。吕军仁认为,美丽淮安建设需要广大市民共同珍惜和呵护宝贵的生态资源,培养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健康、文明、时尚的好习惯,以实际行动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们要多举办一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加大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努力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忠实卫士,把淮安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城市。”
文旅融合“点亮”美丽淮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旅融合全方位展现魅力淮安。”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系主任吴士勇教授认为,淮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有以大运河、洪泽湖及古城古建为代表的自然人文景观,具备发展成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潜质。“淮安融名城、名人、名著、名湖、名河、名菜于一体,拥有不可估量的宝贵资源,为推进文化大繁荣提供了最丰厚的存量资源。”他建议,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用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和内涵,把淮安建设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苏北区域文化中心。
市旅游协会执行会长鲁一伟表示,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优化旅游服务水平,将助推美丽淮安建设,让淮安更具魅力、更加迷人。鲁一伟认为,我市旅游行业要紧紧围绕“生态文旅水城”定位,以创新思维促进转型,以匠心思维优化品质,以营销思维打响品牌,积极做好伟人故里、生态水城、枢纽之地三篇文章,全力唱响“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生态旅游品牌,让来淮游客“看河看湖看湿地、品虾品蟹品美食”成为风尚。
“推进美丽淮安建设,一定要大力彰显人文特色之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许长坡说。一是深入挖掘运河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打响“运河之都、水城淮安”城市品牌。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等重大战略机遇,着力放大大运河“老字号”“老记忆”“老品牌”的时代价值,努力将淮安打造成为“游京杭运河、览漕运文化、看河工奇观、赏江淮风情”的最佳目的地。二是着力放大历史文化名城效应,充分展现“千秋淮扬、文化高地”城市魅力。按照“注重文化遗存的传播传承”要求,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挖掘研究,形成一批文化成果,塑造淮安文化“新名片”。三是聚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牢固树立“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城市形象。加快推进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作一批省级以上奖项的优秀文艺精品,采取“送、种、育”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结对子、种文化”百千万工程,不断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四是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彰显“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城市特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等资源保护利用,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让旅游更有“诗意”,让文化走向“远方”。
融媒体记者 张小燕 左文东 金义旻
融媒体编辑 彭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