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一网打尽”企业发展难题 精准服务直抵“神经末梢”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发端于社会治理领域的“网格化”, 在江苏省淮安市推出“经济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践行江苏省委“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要求,探索经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路径,今年,淮安以网格化理念对全市经济服务管理工作体系、资源、机制等进行梳理、整合、重塑,创新建立经济网格化服务模式,系统构建“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市场主体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经济工作的组织化、精细化水平。
整体联动
推动资源配置向下集中
今年以来,淮安市突出基层一线导向,创新经济网格化设置,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全面整合集成下沉,确保在基层经济网格、所有市场主体中配置资源。
创新设置经济网格。在镇街现行行政区划基本框架内,根据经济密度不同、市场主体数量规模大小和产业类型各异的实际情况,按照区域集中、规模适度、管理方便的原则,以一定数量的市场主体为基本单元,统一划分设置经济网格。
打造三级调度平台。建设由市、县区党委分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领导和镇街党委主要领导担任调度长,优化营商环境部门牵头具体运维,经济主要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定位明确的经济网格三级调度平台。
建立联动帮办机制。组建由市、县区领导牵头,同级优化营商环境职能部门统筹,经济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帮办专班,负责全程帮办联系的县区(镇街)提出的重难点事项,打通市、县区两级经济主要职能部门下沉一级分工包片履职机制。
集成服务
推进要素供给精准高效
在经济网格化推进中,淮安市围绕精细化服务目标,淮安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集中要素、集成供给,畅通经济治理各环节和全流程。
一体化搭建应用平台。全面推行“网格+网络”服务管理模式,结合“智慧淮安”建设,搭建覆盖联接各层级各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的“一张网”,通过条线部门专业系统对接改造、实时数据分析研判、涉企服务“应上尽上”,实现市域范围内信息数据“一网共享”、运行质态“一网可视”、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切实提升经济网格化调度服务效能。
赵启瑞 摄
精细化提供营商服务。根据市场主体行业类型、经营规模、需求差异,制定菜单式惠企政策,精细帮办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围绕企业“有求必应”,建立问题发现受理、分流处置、督办会办、反馈销号等扁平化运行制度,通过经济网格智能应用平台实时收集、分级办理、分类处置涉企事项,线上线下联动推进,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办理质效。
实时化开展运行监测。分级分层次建立定期分析研判机制,采取可视化手段精准呈现每个区域和经济主体运行情况。围绕主要指标、支撑指标运行情况和项目进展、税源变化,科学设定预警阈值,建立动态分析机制,并即时向各级各部门推送反馈,提升经济预测监测水平,实现经济运行分析监测从重点监测向全面覆盖转变、阶段性向即时性转变、分散式向系统性转变。
多元保障
促进服务管理规范有序
在经济网格化运行中,淮安市始终强化制度建设,全面营造企业感知有温度、基层发展有活力、干部肩上有责任的良好经济生态,确保经济网格化服务规范化、长效化开展。
常态走访排查制度。以网格为单位,按照“家家到”要求,开展下沉式“一对一”“多对一”挂钩服务,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企业项目一线,常态走访企业、挂包片区网格,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投资意愿、纳税状况、困难需求等动态“一口清”,做到政策宣传全面到位、信息数据及时准确、服务贴心高效,提升企业获得感。
曹政 摄
实时采集信息制度。统一规范信息采集指标和标准,实现信息采集上报“一张表”。加强信息员队伍建立,全面采集各类基础信息和相关动态信息,及时上传网络系统,积极推动各相关职能部门信息整合共享、关联比对、综合集成,保证信息及时准确。
综合考核评价制度。构建经济网格化评价体系,把市场主体获得感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量化制定服务绩效评分指标,由企业对走访、服务、问题办理等各环节进行打分评价,汇总形成营商服务成效综合评价结果。建立“好差评”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对“差评”问题及时整改和反馈,促进责任落实、管理取得实效。
融媒体记者 叶列
来源 淮安新闻网
融媒体编辑 彭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