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广波 郑德祺
盛夏时节,山城康定,遁入跑马山,遥望折多河,满目丽日晴天,满耳秀山清流,倏忽,几朵云扶摇其上,一首脍炙人口的情歌,就萦荡在我的心田。
在康定,由五官组成的我的魂魄,同频自然的野,为一朵花开停驻,为一树风来感动,也为一段铭刻在山川间的故事蹙眉,几十年过去了,那个汉子、那位少女、那份爱恋,是否还有人记得。
(一)
时间回溯至上世纪50 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一支解放军队伍,受命来康定修建川藏“天”路。队伍中,有一个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李苏杰。
某天,在离部队不远处,一位携夫人河边漫步的藏族财主,不留神掉进湍急的河流。眼看即将被冲走,不会游泳的财主夫人和两个随同奴隶大惊失色、高声呼救。此时,李苏杰和同伴察觉这危急的一幕,没有犹豫,他们扑进冰冷的河水,费尽力气将财主拖离险境。上岸后,财主和夫人表示,要报答李苏杰和同伴。战士们笑着拒绝了,也注意到财主身后两名颤颤巍巍的奴隶。奴隶脚上笨重的镣铐,磨损着冻得黑红的皮肤。
战士们本能地厌恶束缚人又折磨人的铁环。“新社会绝不允许有这种东西存在!”想到这里,李苏杰眼神坚定地向财主说道,“请您把那两个奴隶给解放了。”“解放是啥子?”财主一脸不解。李苏杰解释说:“就是解开,放了。”财主同意了这个请求。李苏杰迅速找来一把斧子,斩断困锁奴隶们十多年的铁链。
其中有一名女孩——达瓦。
(二)
达瓦是藏族姑娘,自幼无亲无故,从出生那时起,奴隶的身份就磋磨着她,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缺少营养与关心,更缺少阳光与自由……小腿上,一副沉重的镣铐,就连睡觉也不能摘下。
有人说这是她命中注定的悲惨。
可哪有什么注定的命运!
因为李苏杰和他的战友,达瓦摆脱了脚铐,重获新生。她的眼里噙着激动的泪,可无家可归的现实、独自生活的疑虑,又如阴霾般散而复聚,压在她的心头。万般无奈之下,达瓦只好一路跟在解放军身后,她的眼中,解放军就是神灵的化身,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日落西山,夜幕渐垂,部队收工时,达瓦终于小心翼翼地走到李苏杰面前,恳请他带着自己一起走。部队的纪律是绝不允许非军籍人员随从的,再说,李苏杰只是一名小战士,没有收留她的权力。路过的政委恰巧看到这一幕,便走了过来,了解事情原委后,政委说:“解放军,解放军,解放就是为了让像达瓦这样的人能够摘下脚镣,看到曙光,从今以后过上幸福生活的。达瓦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帮助她。”就这样,达瓦留在了部队,参与烧火做饭,安稳开启新生活。
李苏杰对达瓦格外照顾,时常拿出故乡特产与她分享。同她谈论遥远的故乡。“苏州?”对于达瓦而言,山外的世界前所未闻、毫无概念。李苏杰耐心地向她解释,“长江从青海发源,一路向东奔流,最终注入大海。藏区在长江的西边,苏州在长江的东边。‘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紧接着,李苏杰拿出珍藏的钢笔,在达瓦掌心写下“苏州”两个字。从此,遥远的长江那头,一座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城市,深深烙在达瓦心里,懵懂的爱恋缠绕憧憬的幸福暗暗发芽。渐渐地,李苏杰发现自己也喜欢上了这个淳朴善良的藏族女孩。每当家乡寄来特产,他都会给达瓦留着。
感情逐渐升温,她为他洗衣做饭、上山采药。他为她砍柴挑水,带她去山顶看云,去山间驰马。再后来,他们自然地称呼起对方的名字。达瓦告诉李苏杰,自己的名字是月亮的意思。李苏杰的心微微触动,是啊!新生的达瓦就是群山之间一轮澄澈的明月。
(三)
道路向前延伸,时间缓缓流淌。一日,李苏杰修路回来,看见几位藏族姑娘拉着达瓦,邀请她唱歌。达瓦的第一反应是逃避,曾经遭受奴役的经历令她十分自卑。李苏杰走上前去,告诉达瓦,她是和老爷、太太一样的人,是可以挺直腰杆、自在歌唱的人。在李苏杰的温柔开导下,达瓦抛弃鄙夷,鼓起勇气站在女孩们中间为大家献上了一首康定情歌。她们的歌声如天籁,悠扬婉转,穿透层峦叠嶂,在云端轻快跃动。
歌曲唱罢,李苏杰轻声告诉达瓦,想带她回一趟苏州,要让她接受良好的教育,希望她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歌唱。李苏杰动情的说,路修好了自己就先回苏州,让达瓦等他的信,安排好一切后,他一定回来接她。
故事的转折,总是充满随机性。兑现承诺,往往面临许多难以预料的波折。一天,李苏杰收到了一份来自苏州的信,家中有事,望他速回。次日,匆忙请完假后,李苏杰便同达瓦作了简单的告别。他本以为这只是一次短暂的离别,谁曾料想,填充短暂这个形容词的,是漫长而遗憾的一生。
回到苏州不久,李苏杰被打成右派,送到农场改造。他给达瓦写去很多信,倾诉对她的无限思念,然而,这些信如同巨石沉海,杳无回音。眼看陷入绝望,他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康定的信,李苏杰惊喜若狂,手忙脚乱地拆开信件,当看到信上内容时,一道晴天霹雳瞬时轰在他的头顶。写信人名叫刘二,信中说,他和达瓦快要结婚了,希望李苏杰以后不要再写信打扰他们了。李苏杰悲痛欲绝,他无法接受眼前的一字一句,但考虑到自己和达瓦的处境,带着不舍,他给达瓦写去了最后一封信,祝她幸福。之后,便安心在农场接受改造。往后的日子里,他常常朝着西北方发愣,回忆着同达瓦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担心她的生活情况……
(四)
时间的消逝比人体的感知更加迅速。又过了几十年,两鬓斑白的李苏杰决定趁自己还有气力,要再一次踏上康定的土地,看看达瓦的生活。外孙女准备好了车子,载着腿脚已显迟钝的李苏杰出发了。
汽车转过重重青山,又到甘孜。突然,车子不慎陷入泥泞。一位小伙经过这里,连忙热心上来帮忙。将车子推出泥坑后,闲谈间,小伙子听见李苏杰是从苏州过来的,顿时脸色阴沉,转身离开……
抵达目的地后,李苏杰找到当地政府,请求帮助寻找达瓦。拿着一长串名单,他一一排查,却又一一落空。带着仅存的希望,李苏杰敲响了最后一扇大门。开门的是一名藏族女孩,在知道敲门人来自苏州后,女孩瞬间变了脸色,把门“砰”的一声给关上了。刚才帮忙推车的小伙子也来到门前,原来这两个孩子正是达瓦的孙子和孙女……了解李苏杰的来意后,达瓦的孙子一下子激动起来,红着眼眶朝他吼道:“60年了,你现在才来,晚了。”
李苏杰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小伙子抹着泪水告诉他,就在十几天前,达瓦已经离开了人世,在她临终前,还不停地念叨李苏杰的名字。在孩子们眼中,奶奶一辈子都在苦苦等待那个苏州的男人。听到这些,李苏杰捶胸顿足,再也抑制不住悲伤的情绪,老泪纵横。
(五)
经过和孩子们的沟通,李苏杰这才拼凑起当年的真相。
达瓦没有嫁给刘二,她从未背叛两人之间的誓言。当年,刘二垂涎达瓦的美丽,千方百计想要拆散达瓦和李苏杰。他将李苏杰寄来的信偷偷做了手脚退还回去,又背着达瓦写了一封二人即将结婚的信寄给李苏杰,一是断了李苏杰的念头,二是骗取回信好让达瓦死心。果然,在看到李苏杰最后寄来的那封信后,达瓦绝望了。从那刻起,她拒绝了所有男人的追求。守着与李苏杰美好的回忆孤独地过了一生。达瓦的孙子、孙女只是她在一场车祸中收留的两个孤儿。
其实,李苏杰也终身未婚。他的外孙女,是亲戚家的孩子。
了解一切的李苏杰颤抖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当年达瓦织的笔套还完好无损。李苏杰当年为达瓦解开的锁链,以及写着达瓦名字的甜品盒子,也被达瓦视若珍宝带在身边。哪怕相隔万里、时过境迁、遗憾重重,他们自始至终都深受着对方。
李苏杰再次来到他与达瓦初识的河边,滚滚向前的河水,低吟着号子,带走了他们的60年。他叮嘱外孙女,将来自己终老要,和达瓦一样,把骨灰撒进长江,他要一路追随爱人的脚步,相依相携、永不分开。
(六)
阳光有些许晃眼,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划过水面。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到折多河边。站在我身旁的甘孜军分区肖参谋长在给我们讲述这段故事后,呷了一口河水,长叹了一声。
达瓦与李苏杰的故事,满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遗憾。李苏杰像一道光,照进达瓦黑暗的奴仆岁月,解救了她,帮助她找回做人的尊严。这样的拯救如何不刻骨铭心、令人心甘情愿深爱一生呢?只可惜幸福难得!对于李苏杰而言,一次看似无关的决定,便能将两个相爱的人生生分开;一段以为平常的离别,竟成为难以缝合的永别。在无数个难以入眠的夜晚,他是否会懊悔自己没有再坚定一点,或者更早一点回到达瓦身边。只可惜没有如果!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终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当年,李苏杰没有念出的后半句诗词,如同谶语,暗示了两情迢迢的分离。所有的爱而不得,化作河边我们的声声叹息。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如今,承诺和谎言越来越容易被宣之于口,真情和誓言在房子、车子、彩礼、嫁妆的比较下被贬为低廉,在等待中痛苦思念与在相处时的冷漠无言,哪个是爱情,“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呦!端端溜溜的照在……”。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远处,一家店铺放起《康定情歌》,我和你或许都有了答案。
编辑:秀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