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卫华
沈阳市剪影
令人忘怀的是,沈阳的平壤馆。
让人热泪盈眶的是,平壤馆里姑娘们跳的长鼓舞。
20世纪50年代,父母亲随军去朝鲜参战,母亲在志愿军第21军军医院当外科护士,父亲在志愿军后勤部当仓库主任。抗美援朝胜利后,他们都留在朝鲜参加战后重建。
他们的部队住在朝鲜的阳德郡。他们在朝鲜相识并结婚,于1956年把我生在了阳德。朝鲜阳德,成了我的第一故乡。
父亲说,结婚时部队给他们发了一床从美军那儿缴获来的鸭绒被。母亲嫌美国佬的东西脏,说把它拆了洗洗。鸭绒被拆开了,鸭绒飞了出来,飘得满屋子都是,怎么收都收不拢。父亲忙端来一盆水朝着鸭绒泼散,最后好不容易才收集起了一点鸭绒。最后,这点鸭绒被母亲缝成了一个枕头。
母亲说,我出生了,全村的大妈大嫂都跑来看。大妈大嫂特别喜欢我,早上就来把我从军营里抱了出去,到了晚上才送了回来。朝鲜的大妈大嫂就成了我的衣食父母,我在第一故乡里好快活地成长,长到了一岁……
淮安中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何雄董事长知道我的这段经历,今年2月2日特地安排我到沈阳一游,还很有心地在平壤馆里安排了一顿晚餐,其间有餐馆朝鲜服务员的文艺表演。
平壤馆的服务员多才多艺。刚才还在做着引导员,或在为客人上菜,一眨眼,就成了艺术家,而且还是专业的。
她们把餐桌前的一块空地当成舞台,把小厅的门外当成后台。姑娘们鱼贯而入,开始了一个又一个的节目。
第一个节目是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的插曲,接着是朝鲜的长筝——伽倻琴独奏。美声独唱十分的专业,那木偶人剧看得人乐不可支。
长鼓舞开始了,三位姑娘,天仙般的姑娘,如从天际下来。飘飘若仙的朝鲜服装,袅袅婷婷的身材,灵动顾盼的眼睛,艳若桃花的面庞,已让人目不暇接。鼓声徐徐,鼓声急急,鼓声戛然,鼓声再起。在姑娘们的扛手、伸肩、鹊雀步中,我看到父亲所拍照片中的朝鲜歌舞,看到了父亲所拍照片中与朝鲜人民的鱼水深情……我,感到了故乡的乡情,我潸然而泪下。在我婆娑的泪眼中,姑娘们表演了最后一个节目:雄壮的《志愿军战歌》……
演出结束了。何董事长问领班的姑娘,来中国多久了?她说,五年没有回家了,好想家。
她们都是从优秀的大学生中选拔而来的。她们原本是在中国工作三年就可以回朝鲜了。但因为疫情,她们还在中国,为她们的国家而默默奉献。
五年了,她好想家。而我,离开第一故乡67年了,我也好想家……
注:平壤馆不允许拍照片,所以拍到没有姑娘们表演的照片,好遗憾!
编辑: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