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教师捐献造血干细胞为5岁小患者生命续航
“能有机会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延续他人生命,我很幸运,也很自豪。”今天上午,邵华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名罹患血液病的5岁小患者送去生的希望,履行了自己许下的“生命之约”。
邵华是淮安区钦工镇横沟小学的教师,今年38岁。上午,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双臂都被插上管子,与采集机连在一起。流着他热血的管子,满布了采集机,从中分离出来的造血干细胞悬液被传到血袋中,经过5个多小时的采集,邵华成功捐献了266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原本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通过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从此联系在了一起。邵华也成为我市第5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越分越少,只有爱是越分越多,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病床上的邵华,目光温柔且坚定。今年3月的一天,他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根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通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罹患血液病的患儿初次配型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救人。“愿意,当然愿意!”邵华没有丝毫犹豫,他激动万分地一口答应下来。
其实,早在2016年和2018年邵华就已经分别两次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但都没有实现捐献,这成为他心中的一个遗憾。“自从2014年完成采样,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那天起,就决定为这个承诺负责到底。”邵华说,这近10年时间,他一直坚持锻炼,时刻为可以成功捐献做准备。在邵华的印象中,镇上曾经有一个身材矮小、患有白血病的小女孩,生命永远停留在了她12岁的花样年华,让他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更使他明白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
“邵华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在2009年开始无偿献血,并一直坚持多年。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为,为我和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无条件支持他。”邵华的爱人季韦芬说。家人的全力支持,成为邵华奔赴这场“生命之约”的巨大动力。
6月2日,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家人的陪同下,邵华抵达医院,为5天后的正式捐献做准备。从体检、打动员针到最后的捐献,邵华都没有丝毫迟疑。由于个体差异,他在注射动员针后反应较为明显,6月5日凌晨,邵华出现了腰部背部酸胀的症状,使他坐立难安,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但一想到非血缘关系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有十万分之一,自己很可能是这个患儿唯一活下去的希望,便咬牙坚持了下来。
“一生之中,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邵华觉得,这次捐献不仅仅是拯救别人的生命,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特别的思想教育课。邵华也呼吁有更多爱心人士能够关注血液病人群,加入中华骨髓库,为生命续航。
编辑 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