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心有他人天地宽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刘广波

心有他人天地宽

刘广波

前不久,一位领导从县城主管岗位调整到市直部门当负责人,许多同志心存顾虑,担心新的领导飞扬跋扈,不能容人容事。谁料,事情竟然恰恰相反,领导不仅工作方法巧妙,而且颇有领导艺术,大家关系融洽,事业进展顺利。这位领导感慨地告诉班子成员,他每次安排人员出去执行任务,首先想到的是部属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怎么解决?然后,他主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提前帮助部属把有的困难都理顺了,从而使事情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人人都有难唱的曲,个个都有难为的事。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每个人都可能有难办事、烦心事、头痛事,比如,工作上的责任和压力,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个人不能与外人道的难言之隐等。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只有体谅他人的难处,才能增进理解,相互谅解。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处在主要领导的位置上,面对重大责任和压力会怎么办?某个棘手问题放在自己头上该如何处理,效果会不会比别人好?别人工作生活的难题如果自己遇上该怎么对待,姿态、风格会不会比别人高?这样一想,原本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正常的事情就不会走向反常。

心有他人天地宽,换位思考心渐亮。心有他人、换位思考的真谛就是能体谅别人、理解别人、包容别人。理解别人、谅解别人,习惯从别人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才得到他人的尊重。要设身处地把自己置身事件之中,这样就能找到立场,提升思想认识。然而,生活中,大多数人遇到事件总习惯抱怨别人、指责别人,有的领导甚至讥讽挖苦别人,从不主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只要你足够宽容,以礼待人,没有不被感化的人心。凡是宽宏待人的人,更多的能获得其更多人的信任和友谊。如果我们不首先关心别人、体谅别人,又怎么能要求别人做出多大的贡献和业绩呢?

体谅他人的难处,是一种他人意识。在一个社会中,除了“你”“我”之外,更多的是陌生的他人。每一个“我”,在别人眼里都是他人;“我”和“我们”之间,是以他人作连接点的。没有他人的合作,“我们”必定是脆弱的甚至是不堪一击的。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并没有错,但底线是不能忽视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要时时想到自己的言行可能给他人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修正自己思想。这种“他人意识”其实就是公德意识、公民意识。

体谅他人的难处,是一种以谅己之心谅人。遇到误会和矛盾,先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检讨自己的过错。然后,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他那样说那样做的原因可能是什么,道理在哪里。如果觉得对方的言行有一定的道理,自己就可平心静气地理解、接受。即使觉得对方毫无道理,也可一笑了之,不置于否。在非原则问题和无关大局的小事上,要学会体谅和宽容,善于妥协和让步。这样,就能够与别人心息相通,解嫌消怨,化解矛盾,融洽感情,增强相互理解和团结。

体谅他人的难处,是一种思想境界。有的同志在工作和生活中,心胸狭窄,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只要自己的愿望没得到满足,就认为是领导跟自己过不去,觉得不公平,心理失衡;只要自己的哪句话没得到落实,就认为是下级对自己不恭;只要与同事发生摩擦,就把责任推到对方,从不从自身找毛病,失去宽阔的胸襟。退一步海阔天空。心胸开阔一点,就能更客观、更辩证地看待这些事情,就能使自己的眼光离开鼻子尖而投向他人。

体谅他人的难处,是一种思维方式。你体谅别人,别人也会体谅你;一味苛求、苛责别人,最终要伤及自身。指责定律说,当用一个手指指责别人的时候,别忘了有三个手指在指向自己。古语云:责人先责已。当你想指责别人的时候 ,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好。否则,就不要去责怪别人。责已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自律。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审视自己才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如果每个同志都能多记他人的好处,多看他人的长处,多想他人的难处,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单位将会更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古往今来成大业者,无不具有包容天下的宽广胸怀,无不善于在异中求同,在同中聚力。春秋战国时,齐桓公不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任其为相并尊为仲父,终于得其辅佐,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赵国的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面对廉颇的寻衅羞辱,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境界,终使廉颇幡然醒悟,从而给世人留下“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编辑:杨青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工作人员查询

    Copyright © 2020-2026 淮安市欣华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02751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