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追光者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海尔

 淮安市作协主席龚正在林启东著《吴承恩故里 河下古镇》序中说:“林启东先生将自己的网名取作追光者,除了表达志趣和追求,还表达信念和方向。一个生命向光而生,把一切的黑暗和影子丢在后面,启东先生用他半个多世纪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华彩的乐章呈现在深长悠远而又激情勃发的璀璨光影里。”

追 光 者

——访淮安市摄影家林启东

■特约撰稿 海尔

访谈|追光者

 ▲林启东接受媒体采访

林启东艺术档案

林启东,艺名追光者,中共党员,编辑、画家、摄影家。1964年于清江中学特招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政治部军史陈列馆开始画油画;1966年调原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美术组创作军史组画;1968 年任政治部《人民前线报》美编兼摄影记者,油画《鱼水情》、水粉画《军嫂》入选全军美展;多幅反映基层部队的生活、学习、训练的新闻摄影作品在《解放军报》发表。1971年转业在地方企业从事宣传和文化工作,先后发表新闻、摄影等作品800余篇,并出版 《林启东军旅速写》《新闻摄影三要素》等专著。 2020年初,其百幅摄影作品组成的长卷《淮安版 清明上河图》上线展出,观展人数超过10万;2021年初,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吴承恩故里 河下古镇》摄影专集,为宣传淮安古老悠久的运河历史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访谈|追光者

 ▲林启东的摄影作品

开启淮安版的清明上河图

淮周刊:林老师,首先祝贺您的摄影集《吴承恩故里 河下古镇》出版发行,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部摄影集?

林启东:我与河下的情结,缘于60年前童年时代, 我曾在那里度过两年快乐时光。那年我12岁,父亲因 工作调动,从南京举家来到淮安,住在与河下隔河相望的湖心寺。那里鸟语花香,风光旖旎,人称“湖心公园”,是原江苏省第二干部疗养院所在地。那时,古运河上没有桥,进城全靠乘摆渡,有着迷人的乡土风情。历史不会转身,就像刚刚逝去的昨天,留给今天的永远是背影,记忆中的乡愁总在我心里。

从2012年起,已经65岁的我开始启动了对淮安 运河文化遗存进行全方位的影像记录。我不顾寒暑, 徒步穿梭,顶风冒雪,登高远眺,历时近10年,让镜头专注吴承恩故里——河下古镇,创作拍摄万余幅摄影作品,自觉履行着一个文化守护者、传承者的责任担当和留住乡愁的家国情怀。

访谈|追光者

 ▲林启东的摄影作品

去年底,我和浙江摄影出版社编辑反复筛选,以 “记忆乡愁”“老街人文”“进士之镇”“历史名人”“历史积淀”“家国情怀”“文化瑰宝”“光影之绚”8个章节共180幅作品,组合成全景呈现运河之滨河下古镇的人文风情的大型摄影集《吴承恩故里 河下古镇》,如今终于面世了。这也是目前为止淮安首部用摄影的语言进行全面、系统、完整地诠释古镇河下厚重历史文化的影像画册。

淮周刊:有专家评论您的新书说:“书中内容的社会价值、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因其影像记录的特殊 性,有着不可复制性,随着时间的沉淀,会越来越彰显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请您向我们《淮周刊》的读者朋友分享一下您的创作追求,好吗?

林启东:好的。为更好地宣传淮安运河文化,引领更多的人自觉参与运河的保护和传承,我的这部影集在拍摄和编写过程中,不仅追求它的历史之美、人文之美,更注重表现它内敛从容的“品格之美”,也是我的乡愁记忆。

访谈|追光者

 ▲林启东的摄影作品

留住记忆乡愁

淮周刊:河下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镇。林老师,您的乡愁肯定也在那里?

林启东:我小学是在河下“天兴观”实小读书,每到放学,那古镇就是我放飞心灵的天堂。一座座历史遗迹见证辉煌,一个个历史名人熠熠生辉。石板街留下我的足迹,程公桥回荡着我和伙伴们的欢声笑语。

那段时光,从御码头乘渡船回家最为惬意。夕阳下,我迎着一抹抹霞光,享受一丝丝清风,聆听着水浪声、橹桨声讲述那运河的故事。身后,沐浴在夕阳中的古镇美不胜收;彼岸,逆光下的湖心寺风情万种。如今,那一幅幅绚丽画卷融织成永恒记忆……

沧海变桑田,不变的是我对河下的思念和乡愁。 它那举世罕见的岁月沉淀,它那深沉朴实的乡情之美, 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于是,半个多世纪的乡愁,化作我近10年的“追光”之旅,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 风雨雪雾,从未停止“追光”的脚步,一路走来,感悟着人生真谛……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河下永恒的“灵性之美”,潜藏在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之中,潜藏在江淮流域和大运河所特有的气质之中,那是它的灵魂所在!

编辑:杨信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   工作人员查询

    Copyright © 2020-2026 淮安市欣华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02751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81202000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