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偈语/苏宏新书分享会”暨讲座、名家解读、学术研讨、新书首发等系列活动,在江苏省淮安市图书馆举行。本次学术活动由郁建伟主持,汪政、谢海担任学术主持;左庄伟、秦国良、王林军、顾卫国、晓华、李文灵、周薇、龚正等作学术指导。王维囯、王贻文、王伟等嘉宾出席。
▲汪政解读《艺术偈语》
▲王维国致辞
▲王林军发表推荐辞
▲谢海解读《艺术偈语》
▲苏宏在新书分享会上讲座
在新书分享中,王林军发表推荐辞,王维国致辞,汪政、谢海解读,苏宏讲座。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评论苏宏道:我们不知道他擅长什么,他很骄傲,他似乎无所不能。
中国美术理论奖获得者左庄伟教授评论《艺术偈语》道:它颠覆了我既往对艺术的认知观。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副总编王林军评价道:读者有多宽广的知识储备,就能读出作者有多深厚的思想场域。书画文艺家有多深入的创作思考,就能产生多强烈的内心共鸣。编辑有多丰富的出版经验,就会形成多强的挑战与冲动。
▲左庄伟在研讨会上发言
▲秦国良在研讨会上发言
▲王贻文在研讨会上发言
▲龚正(右)在研讨会上发言
▲研讨会现场
据有关学者介绍,《艺术偈语》作者苏宏在艺术上有较强的感受力,也是一位坚定的中国古典精神的捍卫者。一部《艺术偈语》,透过自体心灵的隔栅,观受着别样的艺术风景;用诗、画、哲学等三昧一如的片言只语,生动地记录了来自灵思的异动……
▲苏宏新书《艺术偈语》
这次苏宏新书分享会由淮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主办,淮安市图书馆、淮安市作家协会、淮安市广告协会承办,《美术天地》杂志社、《品位》杂志社、淮安市清江浦区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协办。
【链接1】
学术研讨活动嘉宾
汪政: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谢海: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文化学者;
左庄伟:著名美术理论家、教育家,画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理论奖获得者;
秦国良:原南京书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
王林军: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副总编;
晓华:扬子江诗刊副主编、文艺评论家;
王维囯:淮安市文联主席;
王贻文:淮安市文旅局副局长;
顾卫国: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沈军:淮安市文联副主席、国画家;
李文灵: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薇: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龚正:淮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郁建伟:淮安市图书馆馆长、书法家;
刘海宁:知行空间总经理,淮安文化学者;
江荣:淮安市清江浦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链接2】
《艺术偈语》的创作初衷
■苏 宏
多数艺术家的创作活动,都发蒙于对快乐对天真的追逐,都是对艺术上的所谓“思无邪”之境的美妙的憧憬。我也逃脱不了这条快乐的艺术法则。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口味越来越厚重了,对中国古典的唯美情怀,对生与死之间的美的律动,更为敏感与眷恋了。于是,在这种情感的不断发酵中,就有了这本《艺术偈语》的诞生。
这是一部融合诗、画、哲学于一体的实验性的艺术作品。在艺术上,它既是学理性的又是表现性的,如果一定要让我说它有什么初衷的话,那么我更愿依傍于儒家的道德情怀去表达:我希望《艺术偈语》这部作品能够温暖此心与彼心,能够拉近彼心与此心,给这个世界增加一份美的期许,增加一份真诚的期待。
【链接3】
《艺术偈语》推荐语
■王林军
感谢,幸会,423世界读书节之际,推荐我社出版的一本非常独特的图书。引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四句话,与各位分享阅读心得,浅谈一下对作者的印象和对作品的体会。
一、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首次与作者见面,印象在这南北交界的神奇大地上忽然冒出来了一位奇人:
1.知识渊博,博览群书的读书人(儒释道,孔子、老子、庄子,易经,禅宗,文心雕龙.....)
2.注重内省,又仰望星空的思想者接续着与古代哲人的对话。
3.独特的图文艺术家
画家还是诗人?就本书内容的独特而言很难以传统称谓来定义苏宏老师的身份,只有在品读作品中,逐步勾勒起这位非常独特的作者画像。
二、超以象外,得其环中2个关键词
1.自体,即艺术家、作家。“我的焦点集中于原创艺术家在即将成念前所发生的那些事上"艺术发生论。
2.观受者,读者,从接受美学而言,这本书对习惯了传统文体的读者是一种考验。
3个层面的形式创新:文体突破
诗歌?散文?文艺评论?修禅心语?似乎是,又似乎不全是。
体例创新:境式、方隅、云乡,三大类,交织排列,艺术偈语,仿佛禅宗语录,如同三条涓涓溪水,汇聚成思想之川流。
创意呈现:自说自画,自由自在,碎片段落,手绘插图(并置:云乡29刘勰、司空图和王国维。鲁迅、朱光潜和李泽厚)。
人名并置方式,提供非常有内涵的意象,引发与古为新的思考。
作品观感:非功利的创作初心有价值的思考启示。
书法绘画艺术的发生研究以文字为载体的创作探索苏宏文艺美学思想。
三、情性所至,妙不自寻
纯粹之作,诗意之作,性情之作。灵光与蕴味体现在多首标题诗,标题即成诗,正文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或令人击掌赞叹,或让人浮想联翩。
如:云乡:我是一起宇宙事件
云乡:直到她出现在我的人群里.....
扉页三句:观自体艺人行,常如诵念佛经之偈语,看似不懂,听似不懂,唯有悦耳、悦目、悦吾心。
末页诗句:山鸟飞过,茉莉开。
本书为一本妙不自寻、见仁见智之作,有出版价值、阅读价值、思考价值;有一定的阅读门槛,读者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创作经验、文艺思想。
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美术、书法、电影、音乐……
读者有多宽广的知识储备,就能读出作者有多深厚的思想场域。
书画文艺家有多深入的创作思考,就能产生多强烈的内心共鸣。
编辑有多丰富的出版经验,就会形成多强的挑战与冲动。
四、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相比多数类型作品、实用之书,有破在艺术发生论的原创思考上,有立像一位智者设计的阅读游戏,很难评说,方隅118“对我有误解就对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说就错。
与其试图去理解作者初衷,不如在品读本书的独特文本过程中去聆听内心。风吹哪页看哪页,积作者多年之功。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诚意推荐!
【链接4】
不仅仅是禅思:苏宏的形而上学与当代启蒙介质
——读《艺术偈语》
文/章闻哲 灵 焚
多年前见过苏宏,绝想不到这位看上去体魄健硕,但整体给人一种理科生的“单调感”的男士,日后会有一部黄钟大吕式的著作问世。读《艺术偈语》,于我的感受,不用“震惊”二字,不足以形容我之由衷的佩服。
中国之思想与哲学,若论语言精进,充满诗意,于华夏精神体魄起到根本塑造作用的部分,主要是东周时期百家学说。以后虽亦有理学、心学之类崛起,但是语言转向白话,其论著废话、反复居多,虽亦堪为“大学”,论精绝隽永,则不如千年之前。近现代之思想与哲学,多与西方思潮相杂,译介与诠释西方著作者居多,互文性突出,算来都不能够是原创的思想与哲学。至于民间著作家之散文、小说,或亦有思想、哲思潜流,却又不能算是真正的哲学流派或归于思想体系,至多是有深度的小说家或散文家,乃至杂文家。然而,苏宏的这部《艺术偈语》堪以成为当世哲学领域里值得一读的专著。
苏宏的这部“偈语”在形式上类似施莱格尔的“断片”,类似尼采的许多断章式哲学论著。但又别有其独创体式:首先是“偈语”这个术语,本身源自佛家禅宗,是禅诗或问禅中常常用到的。它揭示苏宏的思想本源初始于普通的“禅思”。但苏宏的语言显然不再是传统禅思格局,它既是艺术的、诗性的,又是玄思的,形而上的。这种特性使得《艺术偈语》本身就是一次艺术创造,整部著作没有多余、赘冗之叙,可谓字字珠玑,又不止是修辞,而充满了澄明、透彻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与思想。我相信,它即便不令读者有醍醐灌顶之觉,也会令之在其神思妙想中获得精神之藻雪。其次,苏宏以“境式”“方隅”“云乡”作为每一个思想片断的“类别命名”——这一命名完全是中国式审美与知性领悟的产物,它赋予“偈语”的整个思想轮廓以一种东方风韵与底色,免于使之沦为西方术语的再生产。
《艺术偈语》观察和陈述事物的方式,与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颇为相似。第一种相似性即在于观察对象之广泛(如本雅明的《单行道》《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等,同时展现了一种摄影式的观察与哲学的纵深解读)。苏宏虽然不作摄影式观察,但是切入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语言变化多端,这便犹如摄影角度在时空中的探针所显示的诡谲。第二种相似性,在于本雅明本身亦非学院派哲学家,这种身份带来的独特的创意与创见动力,最后呈现的结果便是本雅明不再咀嚼先哲文本,而直接将思想之触觉伸入到了日常景观中。苏宏亦非学院派,故其触觉亦绝不限于旧的文本,他的语言超拔于旧式哲学叙事之上,无所羁缚于单调逼仄的逻辑,神思妙语,深邃广大,无一不警,无一不智而俏美,令人瞌睡顿消。《艺术偈语》在审美上,启蒙价值上,因此可谓远超许多当世哲学论著。
以上所论,也许还在皮毛,要了解这本书的真正意图与价值所在,还是用苏宏自己的语言来说明最为恰当:
我的焦点集中于原创艺术家在即将成念前所发生的那些事上。如果这个集子中涉及到理论的问题,那也是严格限定在“自体”的艺术发生论的范畴,一个暗昧微妙、是是非非的地带。我衷心地希望能给那些身处创造性纠结中的艺术家,带来某种生动的刺激……
一言以譬之,《艺术偈语》所论皆为原创性的诗语与论述,既是艺术,又是艺术的“揭喻性理论”。由于融合了佛家之宁静、庄严、幽微、达观与西哲之精准描述与修辞的追求,语言上极臻诗意,没有冗繁、堂皇的他者理论在此絮叨不已,也没有可厌的教条的出现。这里有的是诚恳的哲学,有的是令人心悦诚服的语言与思想的本体。
【链接5】
再谈苏宏的《艺术偈语》
■章闻哲
再次谈及苏宏的《艺术偈语》,当然是基于“再读”之后的新感触。在这本堪称精良之作、思想之作的著述里,最第一性的感受乃是它的诗性与理性的共同融合,同时突出了玄学的特征。这三点构成了序言对它的理解。序言中几乎没有什么批评,现在所欲谈,当然也不是为了批判,而是要看看,到底我们还能从中获得些什么。一本书至为首要的就是能给读者贡献什么,所以,除了从审美感觉上赞同上述诗性、理性与玄学之间的综合带来的文本风度,对具体的一种思想陈述环节,如若我们对此书有足够的信心,当然也要加以必要的分析。不过,一种转动的多棱镜中体现的观点之规模与缤纷,似乎更建议我们从中整理出一种统治性的思路,以便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一种以玄学为基本形式的内部要旨。
再读《艺术偈语》,书中的老庄情结,在我的印象中变得更加显著与强调,而一种融合了王阳明以及王国维式的语言风格也以语言细节中的时空模式,走近了阅读者。王国维最能谈诗之境界,而苏宏也特别强调在每一个陈述中的自身介入的姿态,这种姿态,混整的、圆融的,神秘而又试图清晰的,与国维谈诗之境界非常相似。而且承续了一种古典的伦理学意绪,也即一种远甚于辩证法本身的确然性,规定性的所指语言风度。但是由于另一方面,苏宏又在字里行间留有巨大的弹性空间,以不连贯的、跳跃式语境来引起对意象之间的能指思考(这种大量的“留白”不是通过字体排列意义上的空间的存留,而是通过非必然相关的意象之间的大量的“相互式断崖”来体现,比如从“致命的线索”到“波普尔式的尝试”之间即一种“相互式断崖”结构。苏宏在这方面,既表现出深晦,又表现了“力图呈现”。),结果,产生了一种“黄钟大吕”的效果。这里有太极的味道,也有道家所说的“大道至简”“返朴归真”的味道。
尽管如此,苏宏式的思考并不突出地带有自然辩证法的特征,这一点恰恰与老庄哲学相反。苏宏所思,也许用他自身的话来说最贴切,即:新直觉。通过语言内部的裂变来遇见直觉所在的本质。但是这还不能称为新直觉主义,《艺术偈语》无疑是一种后现代零碎化思潮中映现的“古典主义”。苏宏认为复杂意味着不真诚,因此,在苏宏的叙述里,我们也能体会到简洁的无矛盾的统一性。而这种统一性,实际上正是在辩证法不在场的地方,由所指世界确认并建立起来的。这种统一性,与后现代的零碎化虽然有隔阂,但零碎或片断本身(无数瞬间的思考),在一个较高一级的风格与思想的统治下(例如玄学),获得了集体一致。这样,零碎只作为一个最表层的形式来显示,其内部肌质则表现了高度的古典属性。
苏宏对于艺术的见解当然是一种不失为启蒙性的输出,但是纵观本书,实际上苏宏也对生活本身的行与思做出了哲学化的陈述。不妨如此说:这种不限于艺术本身的思虑在书中其实也处处皆是。作为“艺术的偈语”,在本书中,实际上需要被阐明一下它的范畴,除了一般的艺术,苏宏所论之艺术其实也包含行的艺术,思的艺术,甚至写的艺术。这三个艺术里,以什么为圭臬,以什么为主体最能驾驭的形式,体现了什么,是书所要表达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艺术偈语》实际上也倾向于这样一种意义的申诉:作为“偈语的艺术”表达。换言之,这是某种类型语言本身的艺术化,是生活中各种禅悟形式化为语言本身时呈现的新型艺术——新的诗歌。把《艺术的偈语》理解为诗歌,在这里不同于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语言风格,而更多地提示读者,如果在作者的初衷里包含着禅悟与哲思的理性抽象框架,那么诗歌化的语言则倾向于将这种理性的抽象化的思考解放为更自由的语言本身的舞蹈。这种语言,它更注重自身出场的姿态,更注重的是对于某个束缚形式的洞察与解放,甚至对于某个不服从主体的客体,或一个不符合审美的现象,诉诸命令与精巧的设计。当然主要地,充满了对生命本身的规律性的尊重,在无可言喻和不可名状处,欣然认同为生命本真,或惊喜地认出生命本身及规则,欣然地和解乃至解颐一笑,这又返回了——老庄哲学的主场表述——自然。
写于2021.4.17
雪声/报道
苏力/摄影
杨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