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书:古黄河风光带杂树林写生小记
陈生书, 1961 年出生于江苏淮安。曾任淮安市美术馆(书画院)典藏研究部主任。现为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美协名誉理事,淮安市美协副主席,淮安市职工美协主席,一级美术师。198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99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2009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
艺术活动/ Artistic activities
树木有情,笔墨抒怀
——古黄河风光带杂树林写生小记
离家不远,古黄河风光带有一片树林,林地不大,东西长约三公里,南北宽约一公里。树林沿黄河坡地而植造,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是公园又不同于公园,没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只有野趣的芬芳和清爽的空气。林子被几条平坦且蜿蜒的小路分割成一块一块的。里面生长着二十多种树木,有枫杨、梧桐、榆树、杨柳、刺槐、紫荆、木槿、松树、桃树等种类。有的树龄达几十年,显得斑驳而沧桑;有的树高达十几丈,青翠而挺拔;有的是近年来刚栽种的树苗,稚嫩而生机勃勃;还有的是从城市改造或拆迁场地移植过来的有着年代的古树或稀有花木。此处林地属绿化公司树木培植基地,又是古黄河岸边一道绿色的风景线。他们常常栽种新树,又常常把老树移走,林地的多样性、变化性生动有趣,是一处难得树的绘画写生佳处。
我是初春时节才发现此处有画意的。幽静、沁心、整洁的环境,令许多人到此散步、健身、呼吸新鲜空气。一次偶然骑行,我被几处变化生动树的姿态吸引。寒冬之后,有的常青之树还留有绿叶,大多树裸露出固有的身姿,显示特有结构。细致的观察之后,更增添了写生的欲望。因为当我以一种平静而求知的心态面对这片林子,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发现不同的美感。如何将这感觉升华,通过画面呈现出来,给人以娱乐和遐想,也是我的初衷和希望。
自退休之后,过着闲适的生活,世俗的功利和物欲的诱惑,我渐渐地淡忘。因此想在绘画中觅得一方净土,一种心境。以获取精神与自然的契合,求得心灵上的慰藉,其乐融融,其乐无穷也。
此次写生我想借用传统的笔墨技巧,是收集素材,又是对笔法、墨法进行一次锤炼,也是对生活的一次情操陶冶。勤能补拙、勤能出巧。艺术是创造好比冶金,他的任务是把生活的矿石冶炼为艺术。变无用为有用,化腐朽为神奇。传统像一条永不枯竭的艺术长河,她抚育我们成长。继承是为了发展,而开拓创新却需要付出艰辛劳动,更需要许多作品去实践,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
我的第一幅写生是在林子中间一小块空地上开始的,虽说是初春,我还穿着厚厚的棉衣,林子外面还刮着丝丝的寒风,而这块空地上确阳光暖人,作画很惬意。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静观皆得”。对景写生时,要从观察感受大自然开始,在景物中择取最美最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物象部分拉到我胸怀之间,然后带着情感去用笔墨,呈现在画纸之中。眼前这几棵树组合在一起很有特点,几棵粗大的被人工修剪过的梧桐树,左右倾斜,主枝干光秃秃的,许多细枝笔直的从那剪断了枝干两丫之间生长出来,梧桐的树皮像干裂的墙皮,显示出一道道纹线,树皮间还夹着许多圆圆腐朽的斑节,这是表现细节最好的地方。还有几根被风雪吹断垂挂的枝条,又增添了残缺之美,而穿插长在梧桐树之间直耸的枫杨与之产生了强烈对比,丰富且入画。我是用一种小写意的笔法,画出树木浓淡虚实的,几根高低不齐的直线与东倒西歪的斜线产生对比,根部一组小树穿插在其中,使之形成整体关联。回到画室整理时,我又增加了一条弯弯的小路,是画面得到了整合,更显得宁静而富有诗意。这幅《榆树林》的作品是在一块长满榆树地画成的,榆树很多,我首先选择了一棵扭动遒劲有动感的粗壮的树入手的,起笔从主杆中部开始,边勾边皴,主杆、中枝、细枝一气呵成。然后用淡墨轻轻染了一下,以求墨韵。细枝画法都以向上的鹿角出枝法,由浓到淡,画出虚实关系。一棵向左、一棵向右、一高一低,在两树之间,紧靠第一棵树左旁,同时我又画了一棵虚淡的树,三棵树的细枝部分,我把它们穿插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合的关系。在画面的最右边,我又画了几棵有虚实关系的树,细枝基本没画,与三棵树形成了一种繁与简的契合关系。为了求得画面的平衡感,我画了一老树桩,用重墨画在相应的部分,最后调整时,又画了枯淡的水波纹长线,由此产生竖线与横线的对比。不过这些过程都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在画的过程中随机生发,笔运而生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我们应常记。而中国绘画中许多思想也应常变常新,胆识也是每个从事艺术者具备的志向。“胆”量壮志,“识”量韬略。有胆无识者,会蛮干、胡干。有识无胆者,会踌躇不前。
这幅《五柳图》的作品,我在取形用笔时,意念的把这五棵树,当成了在舞台上表演的五个舞者,领舞者长袖飘动,配舞者与之呼应,伴舞者穿行其间若隐若现。舞动的是身姿,配合的是心灵呼应,传递着是无需暗示的节奏。五棵树枝干扭动,高低起伏,是树,更像是心中的舞者,形神相通。
中国绘画传统的艺术规律有着上千年历史积淀而成,可由简入繁,再删繁就简。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可表达丰富的意蕴。不是追求形象的真实性,而是追求形象的概括性。“传神”、“意趣”是一个较好的表现方法。在画另一幅《柳树林》时,我产生了一种新的感觉,此处柳树很茂密,也变化多样。如何取意将感受表现出来,我沉思片刻,用一种平和之笔法,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强化自身的感受,中锋、侧锋、逆锋、顺锋并用,加强了笔墨的独特性、随机性、书写性和灵动性。密而不乱,疏而不朗。在用实线画出前景几棵树后,我又用双勾线条淡墨线在远景之处画了几棵树穿立在其中,求变化、求通气。“知白守黑”,“虚实相生”是画理,更需灵动运用。有一幅《小杂树》的作品,是我这批写生作品中偶得的较为满意的一幅。几棵小杂树,傲立在黄河滩一处高地上,没有高大的身躯,但给人感觉如铮铮铁骨,像守卫在边防海角的战士,不怕风吹浪打。我用一种中锋行笔的方法,浓重饱满的墨色,直扑纸间。快慢、虚实、力度、厚重,力求用笔沉于宣纸之上。气息散发到画面之外,加之后添加的小杂树及黄河岸也流动的水波,使画面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时间虽只用了短短的半小时,却很畅神达意。
这几十幅树的写生作品完成,虽辛苦劳累,我乐此不疲。能将平凡之物创造成一幅引人入胜的画面,是爱好也是一种担当。借物抒情,借物言志,我很享受这样的孤独时光。“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泰戈尔语。
我深深的感到写生的生动性是室内无法取代的,写生中表现语言与创作关系的转换至关重要。写生与个人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不仅需要沉下去的心境,还需要许多时间和许多作品去积累,更需要高瞻远瞩的创新思维、创新作品去验证。
自然界馈赠我们从事艺术创作许多取之不尽的素材和灵感,而艺术家有理由有责任为大众呈现出丰富多式多样的作品供人欣赏品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时值“耳顺”之年,正是我绘画思想和绘画技法追求完善的好时光。微风拂面,岁月悠悠,风烟俱净,树木一色,“气息”、“笔墨”、“境界”,这正是我目前努力的方向。
二零二二年四月
来源:清江浦创意工坊
荐稿:李坤才
编辑:杨青青
相关文章: